丁逸星 官方网站

http://dingyixing.artlianhe.com

丁逸星

总浏览人气:24929

丁逸星,江苏无锡人、笔名蹊路、湖海山溪。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诗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著名书法大家尉天池先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东方猴王”徐培晨先生。斋名秦淮河畔秋叶书屋,南山松云画院。       主张艺术源于生活,取法自然。注重实景写生,足迹遍历名山大川,曾深入西双版纳、湘西腹地、皖南地区、江西婺源地区、太行山、华山、峨眉山、大瑶山、九万大山、十万大山、高黎贡山、九寨沟、大凉山、神农架、梵净山、米亚罗、长江三峡、大渡河畔等地写生。在巴山蜀水间逐渐形成了厚重、古逸、深秀、旷达。富
查看详情>>

丁逸星 艺术家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传承经典 讴歌生活一丁逸星文章

       子日:“夫天称其高者, 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古人虔诚地相信,世间万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都是天地日月之气所钟情塑造。气生于道之后,天地之前,或阴或阳,或柔或刚,其中至阳至刚的是浩然正气,即孟子所谓:“吾养吾浩然之气也”。这种正气,下则凝结为大河高山,上则化身为日月星辰, 汇集到人身上,则往往钟灵毓秀,滋养出一代又一代古圣先贤。 正是这些古圣先贤们以其独特的思维形式, 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创造了我们民族的经典,民族经典又一代一代地哺育浸润着这个民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你将其当做“灵光”瞻仰,还是视为“阴影”涤荡,在你的意识深处,始终摆脱不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经典的影响是无处不在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经典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经典的灵魂与这块黄土地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地久天长。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经典之一, 是中华文化园地里一 颗璀璨的明珠。当今社会,她正面临着摧枯拉朽,拔山起岳的时代大潮的冲击和洗礼。她犹如汪洋中乘风破浪的一叶轻舟、撒哈拉深处绿树浓荫环绕的孤村,云雾中缥缈莫测的南迦巴瓦,显得有些离群、另类、孤傲和风采别样,世人面对古老的书法艺术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人云亦云,颇有隔岸烟柳,雾里看花,亦真亦幻的感觉。因为在普通人的意识里书法艺术的用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即使有,她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无关紧要和微乎其微的。普通人很难对书法艺术产生真真切切的感觉,只剩下书法艺术家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秋风萧瑟的书法园地里寻寻觅觅,这就是书法的现状。

       然而,书法艺术作为民族的经典,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从古到今贯穿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函封,打开这个函封,你就能解读出那些闪烁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密码和灵光。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在古圣和先贤们长期辛勤不懈的社会实践中,书法艺术以其形式 上的极为严密和用笔用线、用墨用水的高度意象,将外在的抽象造型,深邃的哲理内涵和内在的美学原理融合在一起, 阐释出其独特的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美学魅力,她在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无数书法艺术家毕生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中年,在书法园地里辛勤耕耘了数十个春秋,无论是在农村,无论是就读于南师校园,或是在校教书,还是商海遨游,我对书法艺术一往情深,始终没有改变过对书法艺术的真诚追求。在充满艰辛的研习书法的历程中,我寒窗苦练,迎来一个又一个青色黎明,我秉烛夜读,送走满天流星一钩残月。数十年如一日,个中甘苦,可以歌,可以泣,正所谓“难与俗人道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考取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是我人生和艺术生涯的重大转折。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艺术系,底蕴深厚,有全国一流的师资,有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师,如徐悲鸿、傅抱石、陈之佛、潘张玉良、吴作人等。师资的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读大学期间都是名师亲自执教,徐明华、钱锋、姚毅刚教素描色彩,秦宣夫、左庄伟教西洋和中国美术史,谭勇、徐培晨教花鸟,马大钊、李有光等教实用美术,黄纯尧、范保文等老师教山水,书法由尉天池先生亲授。系里还特地请来范曾先生等名流为我们授课,有这么多名师执教,可谓三生有幸!正是有这些恩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使我在艺术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艺术道路是曲折艰辛和充满希望的,这本集子的出版,凝结着我数十年的心血。我把她献给我的恩师益友,献给关怀、关心、关爱、关注、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们。特别要感谢廖静文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和南京师范大学徐培晨先生,左庄伟先生,感谢他们在百忙中为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江苏华夏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李亚平先生不辞辛劳地策划本书的出版,为本书出谋划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特深表谢忱。

       灿若星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书法艺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将民族经典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每一个书法艺术家的责任。面对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面对精彩纷呈的现实生活,观望、傍徨、徘徊是没有出路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泛泛而谈更显苍白。艺术家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现实生活的大潮中,搏击风浪,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奋起,通过长期不懈的实践,书法艺术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歌德认为:“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活之树却是绿色的。”

 

庚寅冬夜作于

秦淮河畔秋叶书屋


扫一扫关注微官网